结果:5月投稿,经过两次外审,退修返修,于10月30日退稿。该文为新闻传播学领域,博导一作,博士生二作,+两个省部级课题,稿件方向是“文化传播/文化史”,是应该刊“习近平文化思想”专栏而投稿。副主编初审,时间较长大概1个月以上;副主编初审后几天,责编查看审核意见;之后进入外审,我的稿件其中一个外审大概15天,第二个外审就比较慢,大概1个半月以上。然后是责编查看专家审回意见,每个外审审回,都会有一次“责编查看审回意见”。第二次专家审回→责编查看专家审回意见,大概用了20多天。这个过程中,本人还比较欣喜,虽然对自己和博导的这篇稿件还有自信,但整体过程好像还是按部就班的推进着。然后就是漫长等待了,想着上交大也要放暑假,就一直等着。8月14日,查看系统显示“退修”(有邮件),并提示及时修改。系统中查看外审专家意见,一个专家建议写了500字,另一个300字。总体上专家指出的问题和建议并没有动摇本文的研究基础,都是些修补性的建议,无伤大雅的问题。于是,严格按照两位专家的修改意见逐条修改并标注,且做修改说明。于8月29日,提交返修的修改稿件。这期间,系统上一直显示“编辑部处理中”,直至10月30日查看系统,显示“编辑部处理完毕:退稿”(无邮件通知) 整个过程历经将近半年,心中其实还是蛮有期待的,突然显示退稿,实话讲还是有些黯然和失落的,毕竟相当于最后关口被拿下来了。虽说投稿退稿很正常,但有多少人耗得起半年,又有多少个半年能给我们耗呢?最主要的是我的这篇,两位专家并未提出要命的问题,给出的建议都是小修小补型的,本人全部接受,并逐条修改,并一一说明且对应,为何能给退稿不太明白。 说一下这个刊物的外审意见:首先,确实有外审意见,相比很多杂志连外审意见都没有,该刊还好;其次,我的稿件外审专家给的意见,个人觉得比较水,明显能看出专家应该就看了摘要和结尾,并且不清楚什么是德国概念史方法。 该刊全程全部都是系统显示进程,我的稿件全程没有编辑打电话或者发邮件联系。本人给该刊打电话从没打通过。不知道有些学友说编辑老师态度很好,是通过什么流程和编辑老师沟通的。总而言之,虽然这本杂志有诸多新闻传播学相关主题和栏目,但感觉媒介文化、文化传播,甚至国际传播投这里结果都不太好。程序上,该刊;流程还算透明,但也不建议只跟它耗,时间成本非常高。